李松蔚:你正在经历的瓶颈期,都离不开这16种「认知误区」心理学大神李松蔚曾分享过一个案例。
他有一个抑郁症的来访者,好几年一直不肯找工作:“找到工作又怎么样,我上班了抑郁症就能好吗?”
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——
李:你的病很可能不会好了,换句话说,未来只能一边抑郁一边工作。 来访者:嗯嗯,有点道理,但我还是担心自己被辞退。 李:这也没办法,你就去做一份注定会被辞退的工作吧。
她最终投出了简历,找到一份工作,还干了很长时间。
看到这里,你多半觉得离谱,谁会去做一份注定会被辞退的工作啊?这事最后怎么还成了? “结果一定没有你想象的好” 为此,李松蔚老师是这么“狡辩”的——
“对这位来访者来说,相比于不工作(确定什么都得不到),上班有太多不可测了,承受那么多的风险,还要患得患失,何必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?
比起确定的坏,大脑更恐惧「不确定」本身,既然这样,那干脆就改变认知、增加确定性:
就当坏事会发生,躲不掉了。坏事发生了,同时你还要活下去,还要好好活。
很多来访者总是犹豫不定:我担心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好......
我知道他们想得到鼓励,但我会说:不用担心,这是真的,结果一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。
这一来,他们反而踏实了,也更愿意行动起来。” 一个小小的想法转变,却能在现实中四两拨千斤。这,是偶然事件吗?
「认知三角形」如何主导你的人生?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「认知三角形」。
由「认知」、「情绪」、「行动」3个变量构成:
你头脑中的认知,会使你产生相应的情绪,而情绪又会促使你行动。
三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在这3个变量当中,情绪和行为我们比较熟悉,也方便观察,相对不易觉察的是认知。
而牵动认知三角形的,正是这个隐蔽的环节:
以上文的来访者为例,假如她时刻担心自己被辞退(认知),为此感到抑郁焦虑(情绪),导致拖延被动,工作效率低下(行为)。
那就很有可能因为KPI不达标,而真的被辞退。 当结果不如人意时,她的认知又会进一步强化:
“你看,我的想法没错,事实就是如此,我真没信心可以干一份稳定的工作。”
而真相是,事实是根据她最初的想法而变化的。
如何走出阻碍你改变的 16个思维误区?
那你是否想过,所谓的「认知」,如何区分好坏标准呢?
积极向上的就是好认知?消极负面的就是坏认知?
当然不是。
就像开头提到的的来访者,让她发生改变的,显然不是符合常理的“好认知”。
但恰恰是这句“你就去做一份注定会被辞退的工作”,消除了她对工作不确定性的恐惧,能够安心投入到工作当中。
用「结果导向思维」来推导,一个认知好不好用,就看它发挥的效果如何。
可以肯定的是,放任有毒的认知在你脑海里横行霸道,大吼大叫,你会被吓得六神无主,连反抗意识都没有:
• 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,于是在关系里患得患失,要么总想逃离,要么把对方逼得太紧; • 自我价值感低下,于是在工作中缴械投降,不敢挑战有难度的工作,无法充分发挥内在潜能; • 走不出世俗眼光,于是在生活中随波逐流,不清楚自己想过什么人生,更不敢去追求......
看到这里,你也许会问,我的工作确实停滞不前,亲密关系也一地鸡毛,要怎么知道是哪一部分认知在拖累自己呢?
有哪些颠覆性的认知,可以帮我改善行为模式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?
想跳出来,有一个人可以帮你——
他学了17年心理学,在节目上他说心理学没有用,但却被一致评价:
高手,总是以「无用」为用,飞花摘叶,可以伤人。
他,就是贯穿全文的李松蔚老师。 在认知行为疗法领域钻研多年,李老师在“如何通过认知改变人生”的课题上自成体系,上文提到的「认知三角形」,正是他在课程中着反复强调的一点。
他给的方法看似“不靠谱”,但都很好用。
从他的解决方案获益的朋友,都讶异于他脑子里总能冒出颠覆常识的办法和角度。
这次他将自己的思维秘诀设计成16种易操作的练习,帮助你从惯性思维里快速跳出,戳中破局的关键点。 本周特惠 2月12日-2月20日 限时 仅需79元 李松蔚老师的认知思维16讲 ↓↓↓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入课程↓↓↓ 编辑常问我,这门课程有没有一句话能说清楚的「好处」? 我只能说,它可以帮你活得明白一些。 比如,你会困惑:要不要辞职全职?孩子不听话要不要加强管控?伴侣关系的僵局如何打破? 因为明白,就会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纠结,放下很多自以为是的偏见,或徒劳的辛苦。问题还是那些问题,但看到的角度会多一些,应对起来会轻松一些。 这门课程中,我想阐述一些基本规律。我是一名心理学者,所有这些规律都与人的想法、态度、行为选择有关。 不管你是谁,受过什么教育,从事哪门行业,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哪个阶段,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。 ——李松蔚 本周特惠 2月12日-2月20日 限时 仅需79元 李松蔚老师的认知思维16讲 ↓↓↓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入课程↓↓↓ |